【方剂名】麻杏石甘汤
【出处】《伤寒论》
【类别】解表剂
【组成】麻黄9~12g(4两)、杏仁9g(50个去皮尖)、甘草6g(2两炙)、石膏24g。
【用法】先煎麻黄,去上沫,再入其它药物同煎2次温服(一次150~200ML)。
【功效】辛凉宣泄,清肺平喘。
【主治】外感风邪,邪热壅肺证。身热不解,咳逆气急,鼻煽,口渴,有汗或无汗,舌苔薄白或黄,脉滑而数者。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肺炎、大叶性肺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,热邪壅肺者。
【研究】
①麻杏石甘汤有退热及抗病毒作用。
②麻杏石甘汤能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。
【方歌】伤寒麻杏甘石汤,汗出而喘法度良,辛凉宣泄能清肺,定喘除热效力彰。
【病机】风热袭表,表邪不解而入里,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,邪热充斥风外,故身热不解、汗出、口渴、苔黄、脉数;热壅于肺,肺失宣降,故咳逆气急,甚则鼻煽。若表邪未尽,可在卫气被郁,毛窍闭塞而无汗;苔薄白,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。 《伤寒论》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,发汗未愈,风寒入里化热,“汗出而喘”者。后世用于风寒化热,或风热犯肺,以及内热外寒,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、口渴脉数,无论有汗、无汗,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。 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,肺热炽盛者,亦可以本方加味。
【辨证要点】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,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,因石膏倍麻黄,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,不在发汗,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、喘咳、苔薄黄、脉数为辨证要点。
静月山人分析:
一,咳嗽气喘者,如肺热咳喘,身发烧、流汗,咳痰黄色粘稠痰,舌质红,苔发黄,这就不能用麻黄汤或小青龙汤了,此时就很适合于麻杏石甘汤。
①发热,汗出时多时少,体温或升或降,口渴;
②咳喘,甚而气急鼻扇,胸闷;
③.脉滑数,苔薄腻较干。
④本方与麻黄汤同治身热而喘,但麻黄汤治风寒实喘,麻杏石甘汤治风热实喘,寒温不同。
【加减】
肺中热甚,津液大伤,汗少或无汗者,加重石膏用量,或加炙桑皮、芦根、知母;
痰多气急,可加葶苈子、枇杷叶以降气化痰;
邪偏重,无汗而见恶寒,当酌加解表之品,如荆芥、薄荷、淡豆豉、牛蒡子之类,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,开其皮毛,使肺热得泄而愈;
痰粘稠、胸闷者,加瓜蒌、贝母、黄芩以清热化痰,宽胸利膈。
若汗出而喘,为热壅于肺,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,即石膏与麻黄的剂量比为5:1,若无汗而喘,为热闭于肺,石膏用量可2倍于麻黄,即石膏与麻黄的剂量之比为2:1。正如盛心如所说:“按仲师大论,于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麻杏甘石汤主治。柯韵伯于此谓‘无汗而喘,大热。’盖汗出而喘者,热壅于肺也;无汗而喘者,热闭于肺也。壅于肺者,皮毛开,故表无大热。热闭于肺,则皮毛亦闭,改表热甚壮。是以不论有汗无汗,皆以麻杏甘石为主。盖以石膏清其里热,有汗者,得麻黄疏泄,而壅者亦宣;无汗者,得麻黄疏散,而闭者亦开;有杏仁以定喘,甘草以泻火,烦热乌有不解者乎。”
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下之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若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仅恶寒咳嗽,无热,可去石膏。为三拗汤。
若不恶寒,发热,口渴,咳嗽口若,去麻黄加黄芩,为芩杏石甘汤。
若不恶寒,发热口渴,舌红尿赤心烦,去麻黄加竹叶为竹杏石甘汤。
【附方】
《伤寒论》:“发汗(下)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。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”。 组成:麻黄6克、杏仁9克、生石膏24克、甘草6克。
功效:解表剂,辛凉解表 。
①麻杏甘草石膏汤,四药组合有擅长,主治风热咳喘证,辛凉宣泄效力彰。 用法: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(现代用法:水煎温服)。
功用:辛凉宣泄,清肺平喘:用于外感风热,或风寒郁而化热,热壅于肺,而见咳嗽、气急、鼻煽、口渴、高热不退,舌红苔白或黄,脉滑数者。
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、黄芩、瓜蒌、贝母等,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、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。
②麻黄汤:同可治咳嗽喘息。不同者,麻黄汤证无烦渴、思冷等内热证状。
③大青龙汤:同可治外寒内热证。所异者,大青龙汤证,表寒盛而里热轻,麻杏甘石汤证表寒轻而里热重。
④桂枝加厚朴杏仁汤:同可治汗出而喘。不同者,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为营卫不和,症见汗出恶风;麻杏甘石汤证为邪热郁肺,以痰浊黄稠,口干思饮,脉象滑数等内热证为主。
【解析】
麻杏石甘汤的核心组方思想是“清”加“透”,清透肺经郁热;方中麻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其开宣肺气,是清透肺经在里之气分郁热的关键点;临证时,若有汗出,里热不是很重,以透为主,若无汗出,肺气郁闭重,里热重,则以清为主,但始终是“清”、“透”结合;无论是肺炎、支气管炎、鼻炎、还是皮肤病等,只要病机是肺气分郁热,麻杏石甘汤都能管用,特别是以喘、咳为主的肺经病症,疗效显著,但与此同时,仍需考虑是否合并它经的病证。
【禁忌与注意事项】 肺、肾虚损喘息者,无内热之喘息、素心悸、脉数者,忌服。
【文献】
① 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百日咳,白喉等烦渴喘咳者。(《伤寒论今释》)
③ 对猩红热、麻疹、肺炎有特效。(《经方实验录》)
②哮喘,胸中如火,气逆涎潮,大息呻吟,声如拽锯,鼻流清涕,心下痞硬塞,巨里动如奔马者,宜此方。又肺痈,发热喘咳,脉浮数,臭痰脓血,渴欲饮水者,本方加桔梗。(《皇汉医学·类聚方广义》)
④大叶性肺炎,鼻渊,荨麻疹,遗尿,急性虹膜睫状体炎,眼球突出,麦粒肿。(《陈瑞春论伤寒》)
⑤遗尿四年。伴咳喘,口渴,舌苔黄白,脉大而数,二剂痊愈。(《新医药学杂志》1997;11:31)
【医案选方】
①痔疮: 陈忠旭医案:男,48岁。有痔疮病史,两天前肛门疼痛,痔疮脱出,行走不便。检查肛门左侧卧位,内痔脱出嵌顿11点处,痔核暗紫色,肛缘水肿,有粘液及血液渗出。诊断为内痔脱出嵌顿。处方:内服麻杏甘石汤加玄胡l0克,丹皮10克,桃仁l0克。服2剂,疼痛减轻,水肿渐消。继服上方8剂,症状消失。后随访末发。 (湖北中医杂志I g88;<1>;封三)
按语:肺热移于大肠,肠络淤滞,诱发痔疮。本案叙证不祥,除此之外,当有咳嗽、口渴、舌红、苔黄、脉数等脉证为凭。治宜麻杏甘石汤清宣肺热治本,佐以玄胡、丹皮、桃仁化淤行气。此腑病治脏之法也。
②发热 女14岁,反复感冒发热,乡医院点滴先锋霉素,口服罗红霉素,热退未逾旬日,症复作,再消炎……如此三月余,于2007年4月18日就诊于余。
四诊所见:发热,不恶风寒,头颞疼痛,咳嗽,鼻塞,鼻涕、痰黄稠不爽,咽喉微痛,夜汗甚多,巾被尽湿。神疲乏力,纳呆,口干不欲饮,大便素干秘,三四日始一行。观其舌,边尖赤,苔薄白,咽红,扁桃体肿大。切其脉,浮滑略数。诊其腹,脐左右拒压。化验室报告:白细胞7.6×10^9/L,血沉4mm/h,X线检查:双肺纹理增粗。
脉症相参,此风邪外袭,肺气失宣,腑实蕴结,表里俱热证也。表里同病之治,先表后里为常法,先里后表系变法。本案发热咳嗽缠绵三月者,乃表里互结、内外为奸故也。表邪因里实而恋,里实因表闭而固,故须表里同治。先解表后攻里或先攻里后解表,均非所宜。拟:
麻黄10g 杏仁10g 石膏30g 甘草6g 大黄10g 二剂
二诊:日泻一行,发热止,咳嗽、头痛减,夜微汗而已,胃纳仍差,痰黏稠不利,脐右压痛消失。邪去大半,接下之治,须宣肺止咳,清热化痰。拟:
麻黄10g 杏仁10g 石膏30g 甘草6g 芒硝10g 浙贝母15g三剂
三诊:咳嗽止,胃纳增,大便日一行,神倦不再,已上学矣。今晨鼻涕带血,其母忧病未愈,前来咨询,余谓肺胃余热使然,拟小柴胡汤加石膏、桔梗与之。
③周静在《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荨麻疹48例》以麻杏石甘汤(麻黄6克,生石膏30克,杏仁、甘草各10克)加浮萍、乌梢蛇各15,乌梅10,为基本方。治疗急性荨麻疹48例。5天为一疗程,治疗1~3疗程。痊愈34例,好转11例,无效3例。
④治疗肺胃热盛型咳嗽60例,1个疗程治愈25例,好转35例;2个疗程治愈33例,好转2例,治愈率97%陈某,男,45岁.咳嗽1周.患者因外感后出现鼻塞,流
涕,间咳,服感冒药后,鼻塞、流涕等症状消失,但咳嗽增重,咽庠,痰多黄色黏稠,口干,口苦,胃纳正常,大便干结,小便黄.查体:咽部稍红,双扁桃体无肿大.双肺呼吸音粗,无干湿啰音,心脏听诊无异常.舌红、苔黄腻,脉滑数胸片提示:双肺纹理稍增粗,其余未见异常.诊为咳嗽肺胃热盛型.药用:炙麻黄8g,苦杏仁12g,生石膏(先煎)30g,鱼腥草30g,川贝母10g,麦冬15g,竹茹12g,甘草6g,僵蚕8g,蝉蜕8g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.服用2剂后症状明显好转,服用第3剂后,咳嗽及咳痰症状消除.
⑤刘渡舟指出此方加羚羊角治麻疹合并肺炎,每有满意效果;若加细茶治气喘口唇发绀而憋气为甚者,更为理想。方药中治肺炎,常以本方合小陷胸汤,一般服药1~3天热退。伴腹泻合葛根芩连汤,后期以竹叶石膏汤清理余热。
【临床报道】
①张念志等报道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支原体肺炎56例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,同时静脉滴注红霉素2.0克,每日1次,2周为1个疗程。结果,退热时效、止咳时效、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少于单纯西药治疗组。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,1998,17(1):14】
②林同鑫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195例,随证加减,每日1剂,每日于饭后分2次服,覆被而卧,连服3天。结果:显效151例,有效44例,总有效率100%。【中国临床医生,1999,27(6):47】
③付国俊等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皮肤划痕症150例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,2周为1个疗程。结果:治愈76例,显效31例,有效21例,无效22例,总有效率85.3%,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。【河北中医药学报,2002,17(4):16】
④赵雅丽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6例,随证加减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,药渣再浓煎取汁,外洗皮疹处。结果:痊愈23例,显效11例,好转2例,总有效率100%。【河北中医,2002,24(5):357】
⑤黄相华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120例,随证加减,水煎分3次温服,每次服50~150毫升,10天为1个疗程。结果:痊愈97例,好转20例,无效3例,总有效率97.5%。【中国民间疗法,2001,9(5):51】
⑥王惠娟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咳嗽300例,随证加减,水煎服,年龄小者可分多次服。结果:服药3天痊愈135例,6天痊愈75例,10天痊愈30例,服药3天好转30例,6天好转90例,10天好转15例,无效6例,总有效率98%。【四川中医,1998,16(9):43】
⑦宣桂琪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67例,随证加减,每日1剂,水煎2次,各取汁500~1000毫升,合两汁,分2~3次服。7天为1个疗程。结果:治愈49例,好转14例,无效4例,总有效率93.2%。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,1998,8(4):235】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