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剂名】升阳益胃汤
【出处】元·李东垣《内外伤辨惑论》
【类别】补益剂
【组成】黄芪(30g), 半夏(15g) ,人参(15g), 炙甘草(15g), 独活(9g), 防风(9g), 白芍药(9g), 羌活(9g), 橘皮(6g) ,茯苓(5g) ,柴胡(5g), 泽泻(5g), 白术(5g), 黄连(1.5g).
【用法】加生姜3片,大枣2枚,水煎服。
【功效】益气升阳,清热除湿。
【主治】脾胃虚弱,怠惰嗜卧,四肢不收,体重节肿,口苦舌干,饮食无味,食不消化,大便不调,小便颊数;兼见肺病,洒淅恶寒,惨惨不乐,面色恶而不和者。
【临床】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慢性疲劳综合征、荨麻疹、腹泻等症。
【方歌】升阳益胃参术芪,黄连半夏草陈皮,苓泻防风羌独活,柴胡白芍姜枣随。
【方解】方中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脾养气,为主药。橘皮、半夏利湿化痰;独活、防风、羌活辛散除湿,共为辅药。黄莲、白芍苦寒柔润,以制诸药辛燥之性,泽泻利湿柴胡升发阳气,共为佐药。甘草兼为使药。全方共达健脾化湿、提升阳气之功。
【病机】脾胃之虚,怠惰嗜卧,四肢不收,时值秋燥令行,湿热少退,体重节痛,口苦舌干,食无味,大便不调,小便频数,不嗜食,食不消。兼见肺病,沥淅恶寒,惨惨不乐,面色恶而不和,乃阳气不伸故也。当升阳益胃,名之曰升阳益胃汤。
【辨证要点】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,阳气不升之证。症见倦怠嗜卧,四肢无力,时值秋燥令行,湿热方退,体重节痛,口苦舌燥,心不思食,食不知味,大便不调,小便频数,食不消,兼见肺病,洒淅恶寒,惨惨不乐,面色不和,舌苔厚腻,脉象濡软。
①凡是肠易激综合征伴有脾胃虚弱的,就可用升阳益胃汤。
②升阳益胃汤还能治疗皮肤病,是因为肺主皮毛,升阳益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,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。只要同时合并有脾胃虚弱,就可以用升阳益胃汤。
③凡病机属于肺脾两虚兼夹湿邪的咳嗽、痹证、泄泻、淋证、带下、崩漏等应用本方加减治疗。
【脉决要领】首断浮沉、次断迟数、再断虚实、有升无降为气郁气郁则横逆,气郁则化火有升降短为血瘀,有有形之物阻碍,气郁会风寒束表。
例:女35,四诊: 脉沉数实,眼眶印堂处憔悴,舌唇赤,舌根苔腻。右胁和额头痛,有痰。主诉心臟不舒服。诊断:肝火犯胃!处升阳益胃汤加减。
【禁忌加减】服药后小便罢而病情加增剧,是不宜利小便,当少去茯苓、泽泻。此方虽有湿热,但脾胃虚弱,脾胃虚弱,当不能淡渗利湿,利之可更伤脾胃之精气。若喜食,一二日不可饱食,恐胃再伤,以药力尚少,胃气不得转运升发也。须薄味之食或美食,以助药力,益升浮之气,而滋其胃气,慎不可淡食,以损药力,而助邪气之降沉也。
【方义】本方主要用于脾气虚弱,肾阳不足,精关失常所致之遗精。方中党参、炒白术、炒山药、桑螵蛸、炒芡实温补脾肾,益气固精;巴戟天、覆盆子涩精固脱;附子、肉桂、肉苁蓉温阴健脾补肾。全方共奏温补脾肾,固精止遗之功。若加金樱子、山茱萸、龙骨疗效尤佳。
焦树德医话:
1960年我接诊了一个于10年前因病做了脾切除手术的病人。当时医生预言该患者术后尚可生存10年。恰逢10年后,他又患病很久不愈,其症状为:胃脘堵闷,不思饮食,二便不调,体重日减,精神不振,面色不和,悒悒不乐。舌苔白厚而腻,脉象虚弦而滑。据此脉症,知为脾胃虚而阳气不伸之证,故用升阳益胃汤随证加减而痊愈。病愈后身体健壮,十年动乱中身体亦很好,1980年,仍在工作。当然,西医切除的脾不能与中医所说的脾划等号,但如出现脾胃的病证,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,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疗效。
【选方】
①女37岁。十余年前就发现有慢性胃炎,一直间断服药治疗,病情时好时坏。近半年来病情似有恶化,饮食渐减,周身乏力,大便稀溏,日行2次,恶寒怕风,稍有不慎,即患感冒,胃镜示慢性浅表-萎缩性胃炎。已服中西药物数月而无效,特求刘教授用心调理。视其舌淡而苔白腻,切其脉则濡细无力。辨为久病损伤脾胃,脾之阳气不升,胃之浊阴不降,湿热阻于中焦,脾胃化源不足,土不生金,则肺气也虚,乃脾胃与肺共同为病。治当升举脾胃之阳气为主,辅以健脾化湿。方用升阳益胃汤:羌活、独活、柴胡、防风各4克,红人参6克,白术12克,茯苓30克,炙甘草10克,黄芪20克,白芍12克,半夏16克,黄连3克,泽泻10克,陈皮8克。服药7剂,纳增便减,周身轻松。又服7剂,诸证若失。细心调理两月有余,胃镜复查只有部分浅表病灶存在,自觉饮食体力如常人,数年之苦,终于痊愈。
②荨麻疹:用本方日1剂水煎服。治疗荨麻疹34例,其中男26例,女8例;年龄最大45岁,最小6岁;病程最长45日,最短2日。凡服药3-6剂,荨麻疹全部消失,停药后1-3月内不复发的为临床痊愈,共28例;凡服药3-6剂,荨麻疹消失,停药后3个月以内复发,服药后又消失者为有效,共4例;服药6剂以上,荨麻疹仍不消失,或消退后3-5日又复发者为无效,共2例;总有效率为94.2%。
③带下:用本方:党参15g,黄芪15g,白术10g,黄连10g,半夏10g,陈皮10g,泽泻10g,防风10g,羌活10g,独活10g,柴胡10g,白芍10g,茯苓20g,甘草3g,姜枣为引。湿盛加川楝子15g,汗多加煅龙牡各20g。每日1剂,分2次煎服,5日为1疗程。治疗带下73例,全部为门诊病例,年龄在25岁以下;病程6月至2年。结果:带下及伴随症状消失,3年内无复发为痊愈,共66例;带下减少2/3,伴随症状消失,1年内诸症不加重为好转,共4例;带下减少1/3,伴随症状减轻为有效,共3例;带下诸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;总有效率为100%。
④腹泻:用本方:党参31g,黄芪31g,白术15g,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泽泻10g,柴胡10g,白芍10g,炙甘草6g,防风3g,黄连3g,羌活3g,独活3g,姜枣为引。无腹痛者去白芍,年龄小者药量宜小,黄连用量不宜过大。水煎服。治疗腹泻91例,结果:服药10剂内,腹泻停止,大便常规检查正常,精神好转,随访1年未复发者为痊愈,共50例;服药10剂内,腹泻止,大便常规化验有好转,3个月有复发者为有效,共35例;服药后大便次数未减,大便常规化验无明显好转者为无效,共6例;总有效率为93%。
⑤萎缩性胃炎:用本方加减:黄芪50g、党参10g,泽泻10g,丹参10g,莪术10g,焦山楂10g,白术6g,陈皮6g,独活6g,白芍6g,黄连6g,茯苓20g,枳壳15g,蒲公英15g,鸡内金8g,每剂煎取200ml,分3次早、晚服完。病情重可分为4-5次服完。日服3次。轻度萎缩性胃炎者50-60剂,中度者60-70剂,重度者70-90剂。较长时间服药者每周可停服1日。治疗萎缩性胃炎192例,男146例,女46例;年龄25-60岁,30-50岁142例,占73.5%,平均46岁;病程在3-20年,5-10年占75%。结果:基本治愈121例,占63.02%;好转61例,占31.77%;无效10例,占5.21%。
⑥慢性胆囊炎:用本方:柴胡12g,白芍15g,党参10g,白术12g,黄芪18g,黄连6g,半夏10g,陈皮12g,茯苓12g,泽泻12g,防风10g,羌活8g,独活8g,炙甘草10g,生姜10g,大枣10g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若血瘀者去茯苓、泽泻,独活,加炒蒲黄12g,五灵脂12g,丹参15g。治疗慢性胆囊炎132例,其中男80例,女52例;年龄30-60岁。结果:临床症状完全消失,纳佳,超声波复查,胆囊收缩功能良好,半年随访未复发者为治愈,共36例;症状基本消失,超声波检查,胆囊收缩功能较前好转,半年随访,基本未复发者为好转,共67例;无效29例;总有效率为77.3%。
⑦升阳益胃汤治溃疡性结肠炎。根据《湖南中医杂志》1994,(3):31,艾英报道:用本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,结果显示治愈10例,显效16例好转4例。10例治愈者9例停药后随访1年无复发。处方:黄芪20克,法半夏、人参、炙甘草各12克,白芍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各10克,橘皮8克,茯苓、泽泻、白术、柴胡各6克,黄连3克。随症加减,痛泻夹杂,大便不爽者加槟榔、大黄;腹肠鸣者加广木香、乌药、生姜;腹痛甚者,加橘核、小茴香;协胀满,脘痞纳呆者,加焦山楂,柴胡增量至10克;畏寒腹冷腰酸,少腹冷感者,加仙茅、补骨脂、吴荣萸。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