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生殖系统炎症
一、前庭大腺炎:位于大阴唇下部左右各一,腺管开口于阴道口两旁的小阴唇下段内侧,容易感被细菌感染造成炎症;多为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链球菌、淋病双球菌等混合感染。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阴肿,发病原因主要由于肝郁脾湿,湿热互结下注阴部,湿热郁而化火成毒,湿毒不得泄越所致,内外合治方法。
内服方:龙胆草8g,栀子10g,黄芩12g,柴胡10g,紫花地丁20g,生地15g,土茯苓15g,蒲公英0g,蚤休15g,川牛膝12g。
梁磊胀痛口苦咽干者加夏枯草30g,郁金10g;小便短黄者加萹蓄20g,瞿麦20g;舌苔黄腻者加茵陈15g,车前草12g。
外洗方:生大黄30g,苦参30g。野菊花30g,蒲公英30g,茯苓30g,白花蛇舌草30g,紫花地丁30g,水煎取汁,趁热熏洗并叫局部浸泡,每日一剂,煎两次,分早晚各洗一次,连用5-7剂为一个疗程。
肝经湿热证:外阴瘙痒或肿痛,带下色黄如浓,粘稠臭秽;口苦咽干心烦不宁,便秘尿黄,舌红苔黄腻。方:龙胆泻肝汤加减, 龙胆草6g,栀子10g,黄芩12g,柴胡12g,车前子10g,茵陈15g,泽泻10g,薏仁30g,黄柏15g。外阴局部肿痛者加赤芍15g,蒲公英30g;带下如浓秽臭者加蚤休15g,败酱草30g;口苦咽干者加夏枯草20g,芦根20g;便秘者节加熟大黄6g,川牛膝12g。
坐盆外洗方:龙胆草15g,生大黄30g,蛇床子30g,苦参30g,蒲公英30g,野菊花30g,白鲜皮30g,川椒6g。每日一剂,水煎两次取汁先熏后洗,分早晚2次外洗,连用5-7剂为一个疗程。
坐盆外洗方:龙胆草15g,生大黄30g,蛇床子30g,苦参30g,蒲公英30g,野菊花30g,白鲜皮30g,川椒6g。每日一剂,水煎两次取汁先熏后洗,分早晚2次外洗,连用5-7剂为一个疗程。
三、外阴溃疡:是由于外阴炎症引起,可见非特异性外阴炎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、白塞氏病、外阴结核、梅毒、性病淋巴肉芽肿。此外,约有1/3的外阴癌,在早期表现为溃疡,外阴溃疡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。中医称外阴溃疡为阴疮或阴蚀,是由于肝经湿热下注,蕴结成毒,腐肉化脓,而成溃疡。治疗应局部外治配合内服方,如局部症状突出而全身症状不显者,则以外治法为主。
1,辩证论治
肝经湿热证:阴部生疮,红肿热痛,继而溃烂全身流脓,滋水淋漓,粘稠臭秽;头晕目眩,口苦咽干,身热心烦, 大便干结,舌红苔黄。内服方:龙胆草6g,栀子10g,黄芩10g,柴胡10g,车前子10g,泽泻10g,木通10g,生地12g,当归10g,土茯苓15g,蒲公英30g,重楼12g。每日一剂,水煎两次,分三次费用,连服五到七剂。
外洗方:重楼30g,土茯苓30g,苦参30g,生大黄15g,黄柏15g,龙胆草10g,萆薢10g,枯矾5g。每日一剂,水煎两次,分早晚熏洗外阴,每次30分钟,如遇冬季,药液凉后加热再洗,外阴溃疡面积大,洗后将锡类散喷洒在溃疡上面。
热毒蕴盛证:阴部疮疡,溃烂流脓,脓出不畅,淋漓臭秽;身热面赤,渴喜饮冷;舌红苔黄。内服方:金银花15g,白芷10g,防风10g,赤芍12g,当归尾12g,皂角刺10g,炮穿山甲10g,浙贝母10g,天花粉20g,陈皮8g,生甘草6g,炙乳香、没药各5g。每日一剂,水煎2次,分三次服用。外用方:黄柏15g,青黛10g,雄黄10g,珍珠粉5g,儿茶5g,冰片1g。上药研磨成细粉,过筛混匀,每次以少许撒布外阴溃疡面,如阴道壁有溃疡,可将粉装成胶囊0.25g/粒,每晚临睡前洗净外部后将药塞一粒,非月经期间使用,连用7-14天为一个疗程。
2、分期外治法
初肿期:外敷金黄散,生大黄10g,生黄柏10g,姜黄10g,白芷10g,胆南星6g,苍术6g,陈皮6g,厚补6g,生甘草6g,天花粉30g。共研磨成细粉,温开水或香油调匀,每次去适量外敷局部。
脓成期:消毒后切开排脓
溃脓期:撒外敷生肌散,炙象皮30g,煅龙骨30g,赤石脂30g,血竭15g,炙乳香10g,没药10g,儿茶30g,冰片10g,研成细末。装瓶备用。用时取适量撒在溃破处。
阴道塞药可选妇炎洁或洁尔阴泡腾阴道片,或康妇特栓、保妇康栓等。一般应在每晚临睡前用药液洗净外阴和阴道后,取所选阴道塞药1粒放入阴道后穹隆处,每晚塞药1次,连用7日为1个疗程。
复方苦参液,取苦参1 000 克,水煎2次,过滤后再浓缩至原液的1/3量,加体积分数为95%的乙醇搅匀,使含醇量为70%,于室温静置48小时后滤去脂类杂质,回收乙醇后,加蒸馏水2000毫升稀释,用盐酸调pH值为4.5,经药棉过滤后高压灭菌,装瓶备用。临用时按每100毫升苦参液加浓萘甲唑啉1 支(10毫升),摇匀,装入经消毒过的阴道冲洗器内。于月经干净后第3日起,每晚将本品20~30毫升挤入阴道内并抬高臀部40 分钟以上;或用药棉浸饱药液塞入阴道,药棉系线留于阴道口外,次日晨起将药棉拉出弃去。每晚上药1次,1周为1个疗程。
中医根据滴虫性阴道炎的典型带下特点和其他临床表现,将其归属肝经湿热下注型“带下病”和“阴痒”的范畴,认为本病是由肝经湿热流注下焦,化火成毒,或滋生或感染特异性病虫,虫蚀阴中所致。中药治疗以局部外治为主,若全身症状明显则配合内服药物,如能同时配合西药内外合治,则更可提高临床疗效。
1.外洗方
白头翁 30克,白鲜皮30克,苦参30克,蛇床子30克,乌梅30克,生大黄20克,苍耳子20克,鹤虱 30克,川椒6克。
龙胆草8克,栀子10 克,柴胡12 克,黄芩12 克,泽泻 10克,白芷10 克,茵陈15克,车前子12克(布包煎),当归10克,生地 12 克,牡丹皮10克。
口苦胁痛者,加夏枯草20 克,郁金10克;苔腻脘闷者,去生地、当归,加薏苡仁30克,苍术10克,厚朴8克。
3.阴道用药 可酌情选用妇炎洁或洁尔阴阴道泡腾片、康妇特栓、保妇康栓等。
1.内服方
知母 12克,黄柏 12 克,干生地15 克,山茱萸 12克,山药15 克,茯苓10克,牡丹皮10克,泽泻10克,制首乌30 克,白鲜皮15克。
带下清稀量多者,加金樱子15克,芡实20克;带下赤白相兼者,加车前子10 克,椿根皮 20 克;阴中瘙痒灼热者,加苦参10克,地骨皮12 克。
2.外洗方不尿
金银花20克,蒲公英30克,野菊花30 克,薄荷30 克,夜交藤30 克,乌梅30 克,生甘草15 克,冰片2克。
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早、晚各洗1次。
急性宫颈炎
急性宫颈炎可由于化脓性细菌直接感染宫颈,也可继发于子宫内膜或阴道的感染,多见于产褥感染及感染性流产。阴道的滴虫、真菌感染、及沙眼衣原体感染常同时伴有急性宫颈炎。
局部治疗:保菌清阴道内塞药,每晚2粒,连用12天为一个疗程。
慢性宫颈炎:病原体多于分娩、流产或阴道手术后侵入宫颈引起的炎症,但临床往往无急性过程的表现。由于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薄,抵抗力弱,加之皱襞多,病原体潜伏在其中,感染不易清除,而引起慢性宫颈炎与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。中医认为慢性宫颈炎是宫颈炎最主要的表现形式,以子宫糜烂最为常见。
宫糜散:儿茶15g,枯矾10g,黄柏10g,冰片3g,苦参10g,以上分别研磨成细粉,加入麻油高温消毒,装瓶备用。用前阴道或宫颈先消毒,取药涂在溃烂面。隔日一次,5次为一疗程。
黄柏倍矾散:黄柏30g,五倍子30g,枯矾30g,雄黄8g,冰片2g,乳香2g,研成细粉,高温消毒后
月经干净3日后取药涂于糜烂处,每日一次,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。
以上由静月山人收集,谨慎选择,祝你早日康复!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