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药名】藜芦
【别名】山葱、葱白藜芦、旱葱、毒药草、七厘丹.
【类别】涌吐药.
【药用部位】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、根茎。
【性味归经】寒;苦、辛;有毒。归肝经、肺经、胃经。
【功效】吐风痰,杀虫。
【主治】中风、癫痫、喉痹症见痰涎涌盛者;疥癣秃疮。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疟疾,骨折等。
【成分药理】具有催吐、降血压、抗微生物及灭虫作用。
【临床应用】0.3~0.9克,宜入丸散,
【使用禁忌】《河北中草药》:“有剧毒,内服致吐,多有中毒症状,用时宜慎。”孕妇及体弱者忌服。不宜与诸参、芍药、细辛同用。服之吐不止,可饮葱汤解。
【配伍选方】
①藜芦治头痛不可忍:藜芦一茎,暴干,捣罗为散,入麝香麻子许,研匀吹鼻中。(《圣济总录》吹鼻麝香散)
②藜芦治黄疸:藜芦着灰中炮之,小变色,捣为末,水服半钱匕,小吐,不过数服。(《肘后方》)
③藜芦治牙疼:纳藜芦末于牙孔中,勿咽汁。(《千金翼方》)
④治癣立有神效:藜芦根15克,轻粉0.75克。上为细末,凉水调,搽癣上。(《普济方》)
⑤治白秃:末藜芦,以腊月猪膏和涂之,先用盐汤洗,乃敷。(《肘后方》)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