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中药大全 > 正文

浮小麦(淮小麦)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03-07

浮小麦(图1)

【中药名】浮小麦

【别名】浮麦

【类别】收涩固表止汗药。

【药用部位】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。

产地分布】全国各地都有。

【性味归经】凉,甘。归心经。

【功效】除虚热、止汗。

主治】止骨蒸劳热、阴虚发热、自汗盗汗、清热除烦。

成分药理】普通小麦含淀粉53%—70%,蛋白质11%,糖类(蔗糖、葡萄糖、棉子糖、麦芽糖、蜜二糖)2%—7%,糊精2%—10%,脂肪约1.6%,粗纤维约2%;尚含少量谷甾醇、卵磷脂、尿囊素(allantoin)、精氨酸、淀粉酶、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维生素B、E。

【用法用量】15~30克或研末;宜微用。

【使用禁忌】阴阳两虚所致的自汗盗汗者不宜用。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。


【浮小麦鉴别】干瘪颖果呈长圆形,两端略尖。长约7mm,直径经2.6mm。表面黄白色,皱缩。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志人稃。腹面有一深陷 的纵沟,顶端钝形,带有浅黄棕色柔毛,另一端成斜尖形,有脐。质硬而脆,易断,断面白色,四化建设性差。无臭,味淡。以粒均匀、轻浮、无杂质为佳。

浮小麦与小麦,两者均能益气养心除热,然前者走表,除浮热止汗力强,故对骨蒸及其盗汗用之较多,后者益气养心,除烦止渴里胜,脏躁、心烦不安、消渴之证用之较多。

浮小麦与麻黄根,两者均能止汗,常配伍用于盗汗、自汗证,浮小麦益气除热而止汗,具有扶正驱邪之功,并行收敛,麻黄根只具有收敛之性,无扶正之力。

文献

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浮小麦能补心,止烦,除热,敛汗,利小便。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
②《本草纲目》浮小麦能益气除热,止自汗盗汗,骨蒸劳热,妇人劳热。

③《本草蒙鉴》小麦能敛虚汗。

④《本草汇言》:卓登山氏曰,此药系小麦之皮,枯浮无肉,体轻性燥,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。如湿胜多汗,以一、二合炒燥,煎汤饮,立止。倘属阴阳两虚,以致自汗、盗汗,非其宜也。

【配伍】

配麻黄根麻黄根甘平,入肺经,“肺合皮毛”,故可实表固涩止汗;浮小麦甘凉,人心经,“汗为心之液”,故能益气清热,能达皮腠而散其热,故又可退劳热,二药合用,相辅相成,益气养心,清热凉血,固表止汗力彰。

配黄芪:生黄芪合浮小麦,是治疗气虚自汗的常用对药。黄芪甘温,人中益气,入表固卫,能固护卫阳而止汗;浮小麦甘凉,人心经,敛液止汗,质轻而浮,又固表止汗。二药合用,相辅相成,标本兼顾,擅长益气固表,敛液止汗,最宜用于治疗诸虚劳损、卫气失固、腠理不密之自汗证,对于盗汗属气虚者,又可选用。

配酸枣仁:酸枣仁既能养心血而宁心神,又能敛心液而止虚汗;浮小麦枯浮体轻,最善走表止汗,且可除虚热骨蒸。药合用,养心敛汗之功更著,宜用于心气不足、体倦汗出之证。

配大枣、甘草:妇人脏躁实属心阴血虚之证,可见烦躁、多汗、失眠等。以浮小麦甘凉人心,滋心阴,益心气,配合大蹬甘温人心养血,辅以甘草调和药性,三药合用,即为各方“甘麦大枣汤”,为治疗心阴血虚脏躁证之良方。


【配伍选方】

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:浮小麦45克,将其炒焦,研为细末即可。每日不拘时用温开水或米汤送服。此方能够滋阴敛汗。

②小儿盗汗症:浮小麦、黑豆各20克,水煎30分钟,取汁。每日1剂,分2次温服。此汤具有退虚热、止盗汗之功效

③体虚盗汗:浮小麦20克,红枣、乌梅肉各15克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
④热病后盗汗:浮小麦、玉米芯各30克,煎汤代茶饮。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。

⑤肺结核盗汗:浮小麦、百部各15克,百合30克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
⑥产后盗汗:浮小麦15―30克,黄芪10―15克,大枣10枚,煅牡蛎2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⑦治盗汗及虚汗不止:浮小麦,文武火炒令焦,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饮汤调下,频服为佳。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。(《卫生宝鉴》)

⑧治男子血淋不止: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,砂糖煎水调服。(《奇方类编》)

⑨治脏躁症:浮小麦30克,甘草15克,大枣10枚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
⑩盗汗食疗:黄芪50g,浮小麦50g,(这个量熬一次喝两次,一次喝半碗即可)一般两三次即止。《中医大宝库

(11)盗汗:炙甘草10g,淮小麦50g、黑豆60g,大枣10枚(劈开),桂枝6g。日2-3次 饭前服用。一般两三天即可。《中医大宝库》


【浮小麦和淮小麦区别】

浮小麦主要作用:

固表止汗、除热益气。用于表虚不固导致的多汗症(走表),除浮热止汗力,对于出虚汗特别适合。

淮小麦主要作用:

收敛止汗,养心除热、益气。用于阳虚自汗、表虚不固引起盗汗都可以用。
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