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穴位】中都穴
【类属】属足厥阴肝经。足厥阴之郄穴。
【出处】《灵枢·本输》
【定位】: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7寸,胫骨内侧面的中央。
【取法】正坐或仰卧位,先在内踝尖上7寸的胫骨内侧面作一水平线,当胫骨内侧面的上中1/3交点处取穴。或坐位,内踝尖与阴陵泉(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,抵膝关节下,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阴陵泉穴)连线之中点上半横指处
【作用】疏肝理气,调经止血。
【运用】肝肾、少腹等疾患:如疝气,遗精,崩漏,产后恶露不尽,少腹满痛,肠澼,手足拘急,脚胫枯瘦,湿痹,胫内廉红肿,腹痛,泄泻,恶露不尽,胁痛,下肢痿痹,现代又用中都穴治疗急性肝炎,下肢神经痛,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,月经不调,带下,少腹痛,泻痢,盆腔炎阴暴痛,腹胀腹痛,痢疾泄泻,肠炎,急性肝炎,膝关节炎症,下肢麻痹疼痛,足软无力,喉炎等。
【保健】
【艾灸】艾炷灸3-5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。
【刺灸】平刺0.5~0.8寸。
【配伍】
配合谷穴、曲池穴、中渚穴、液门穴治疗四肢浮肿。
配血海穴、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、产后恶露不绝。
配合谷穴、次髎穴、三阴交穴治痛经。
配脾俞穴、阴陵泉穴治白带症。
配足三里穴、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、泄泻。
配太冲穴治疝气。
配三阴交穴、阴陵泉穴、膝阳关穴、膝关穴、伏兔穴、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。
【文献】
《针灸甲乙经》:肠澼,中郄主之。崩中,腹上下痛,中郄主之。
《备急金要方》:主足下热,胫寒不能久立,湿痹不能行。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妇人崩中,因产恶露不绝。
《针灸大成》:四肢浮肿,中都、合谷、曲池、中渚、液门。
提示:本站仅供参考,使用请咨询专业人士。
中医交流可加微信入群:hbxt998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