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经方医案 > 经方论治 > 正文

中医治疗急慢性胰腺炎(胰瘅)医案及辩证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11-17

1.jpg

急慢性胰腺炎(胰瘅)的中医辨证治疗

肠胃积热型: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,恶心呕吐,口干口苦,大便秘结,舌质红,苔黄燥,脉滑数。治宜化湿清热,通里攻下。

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,药用柴胡、枳壳、黄芩、黄连、白芍、木香、银花、元胡、生大黄(后下)、芒硝(冲服)等。

肝胆湿热型:症见两胁疼痛,厌食油腻,发热不退,恶心呕吐,身重倦怠,或巩膜皮肤黄染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疏肝泄胆、清热利湿。

方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,药用龙胆草、茵陈、生山栀、柴胡、黄芩、胡黄连、白芍、木香、生大黄(后下)、金钱草、薏苡仁、苍术、焦三仙等。

脾虚食滞型:症见脘闷纳呆,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,泄泻,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,面黄肌瘦,倦怠乏力,舌淡胖,苔白腻,脉濡弱。

治宜健脾化积,调畅气机。方用清胰汤合枳实化滞丸加减,药用焦白术、焦三仙、茯苓、枳实、金银花、黄芩、柴胡、泽泻、陈皮、薏苡仁、木香等。

瘀血内结型:症见脘腹疼痛加剧,部位固定不移,脘腹或左胁下痞块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、瘀点,脉涩。

治宜活血化瘀,理气止痛。方用清胰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,药用柴胡、生大黄(后下)、黄芩、五灵脂、当归、川芎、桃仁(研泥)、牡丹皮、赤芍、乌药、元胡、炙甘草、香附、红花、枳壳等。


单方、验方。

(1)柴胡10~20克,生大黄10~20克(后下),红藤30~50克。每日1剂。本方适用于中医“实热”各种病证。

(2)生大黄粉6~9克冲服。每日1次。

(3)生大黄粉,生山栀粉各10克,冰片少许,以蓖麻油或蜂蜜调成糊状,外敷疼痛部位,每日换药一次(戴长村经验方)。

(4)北京医大之协定处方

组方:柴胡,黄芩,枳实各15克,蒲公英30克,玄胡15克甘草10克,木香15克,生大黄15克(后下)。主治属胃肠湿热,腑气不通之里实热证一胰腺炎。有清热通腑作用。

(5)治疗胰腺炎偏方:柴胡20克, 黄芪15克,  栀子15克,  双花50克 , 枳实15克,  木香10克 , 元胡15克 , 香附20克 , 黄连10克,  大黄10克 , 川楝子15克,  连服4剂 。 服药一年之内不吃韭菜。”



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

急性胰腺炎一般都有暴饮暴食病史,起病急,患者突然自觉上腹疼痛,痛如刀割而拒按,并放射至腰、肩、背等部位,有的同时伴有发热、恶心呕吐。实验室检查:血、尿淀粉酶均增高。严重时可发生腹膜炎、坏死性休克而危及生命,为临床急重症之一。

慢性胰腺炎为胰腺的慢性炎症,多与长期饮酒引起慢性酒精中毒、胆囊炎、胆石症、营养不良有关,以30~50岁男性为多见。多呈反复发作,一般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疼痛,呈阵发性绞痛、钝痛、胀痛,向背部或左肩部放射,不节饮食可诱发或加剧症状,血尿淀粉酶可增高。

胰腺炎证属中医的“结胸证”、“胃脘痛”、“心下痛”、“腹痛”、“胁痛”等范畴。其发病机理为湿热内蕴,胆腑郁滞,气滞瘀阻,中州失和,升降失司。临床分型为:肝气郁结型、胆热郁滞型、气滞血瘀型、肝胆湿热型、脾胃虚寒型等。


急性胰腺炎张伯史医案

女,23岁。初诊日期1973年3月9日。

昨日中午过食油荤,入夜上腹部剧烈疼痛,拒按,并向腰部放射,恶心欲吐,口干便秘,今起发热38℃,白细胞17100/立方毫米,中性82%,血淀粉酶1600单位,脉小弦,苔薄黄腻。

辨证:湿热积滞,互阻中焦,延及胰腺,不通则痛。

治法:急拟清热解毒通腑法。

方药:大承气汤加减。

生大黄9克(后下),元明粉9克(冲),枳实12克,生山楂15克。

红藤30克、败酱草30克,两味煎汤代水煎上药。

服1剂腹痛减,2剂腹痛除,热退,化验检查均正常。(《张伯曳医案》)。


柴胡桂枝汤治胰腺炎医案

【组成】桂枝4.5克,黄芩4.5克,人参4.5克,炙甘草4.5克,芍药4.5克,半夏4.5克,大枣6枚,生姜4.5克,柴胡12克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
据《浙江中医杂志》,1991,(12):535,曲竹秋等报道: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胰腺炎22例,其中,痊愈13例,有效8例,无效1例,总有效率95.45%。处方:柴胡12克,桂枝9克,黄芩9克,党参9克,甘草3克,芍药9克,半夏9克,大枣5枚,生姜3片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加减:发热便秘者,去半夏、党参,加大黄、金钱草;腹痛较剧者,加木香;呕吐者,去党参,加黄连、炒吴茱萸;腹泻者,加茯苓、莲子肉。


大承气汤加减治急性胰腺炎医案

男性36岁。1994年9月15日初诊患者2天前饮酒饱食后引起上腹部疼痛,伴恶心呕吐,继则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,并放射至左肩、腰背部。其亲友护送至我院求治。经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测定,B型超声波检查,诊断为“急性胰腺炎”,在内科住院治疗2天后转至本科治疗。症见腹痛剧烈,痛引左肩及腰背部,腹胀,烦热口渴,大便秘结,舌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

证属邪热内结,腑气不通,肝气郁结,气机壅滞。

治宜泄热通便,疏肝解郁,行气活血止痛。拟方:

大黄20g(后下),厚朴12g,枳实12g,芒硝12g(冲服),柴胡10g,郁金12g,木香12g,黄芩12g,黄连8g,金银花20g,金铃子20g,延胡索20g,白芍20g,甘草4g。

每日2剂,水煎服,1日服4次。服药2剂后,大便通畅,腹痛腹胀减轻,烦热口渴亦除,患者病情明显好转。故上方去芒硝,每日1剂,水煎服,每日服2次。服药10剂后,临床症状消失,经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测定,B型超声波检查正常,治愈出院,随访至今,身体健康按:急性胰腺炎属中医内科病证腹痛范畴,以上腹部持续性疼痛,阵发性加剧,并放射至左肩、腰背部,伴有呕吐,腹胀为主要症状。腹痛的病因病机不外寒、热、虚、实四端,以饮食不节,腹痛为多见。其治法以“通则不痛”为原则。本方用大黄、芒硝泄热通便;枳实、厚朴破气导滞;黄芩、黄连、郁金芍药、甘草柔肝缓急止痛;金铃子、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。诸药相伍,共奏通便泄热、疏肝解郁、行气活血止痛之功,腹痛即愈。


男66岁,2006年3月23日初诊,家属代述,患者1周前腹肋疼痛,前往某医院救治,查体温38.7℃,白细胞16.7×10/L,中性83%,血淀粉酶1800U,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,治疗1周后病情不见好转,且医药费用昂贵,家属难以支付,要求出院治疗。先后在本区两所医院就诊,均推诿不治,病情加重,在家待毙。经友人推荐邀请余治疗,见病人身体羸弱面容憔悴,目光呆滞,不能站立,动则呼吸急促,语言断续,但声音较亮,口干不欲饮,时干呕,便秘10日,小便黄赤,脉滑数略长,舌红黄腻苔。查体腹胀如鼓,左上腹肋疼痛剧烈,手不可进并有向腰部放射感,大肠部可以触及硬结。证属本虚标实,阳明腑实,湿热熏腾冲延胰腺。治则:急应攻实通腑,清热凉血解毒为要。处方:

大黄50g,芒硝30g,厚朴10g,实10g,竹茹15g,丹皮20g,败酱草30g1剂(另购山萸肉200克煎汁备用)。余亲自如法煎制,得药液约500毫升,分为3次服。首次服药后顷刻药液大部分吐出,并且夹杂许多痰涎黏液,吐出后患者感觉胸腹舒服了许多,待30分钟后加生赭石细末20g,再与2次药同进,后虽干呕几次,但未吐出,1小时后,腹中肠鸣有放屁之意。2小时后服下剩余之药,约1时辰肠鸣增多,矢气频频,继之泻下少许黏液,肛门有灼热感,片刻解下球形燥屎几枚。患者言我病有救了,诸症大减,头见微汗,当夜睡眠极佳。次日再诊,患者精神大增,面露微笑。按脉其势大减,右尺部仍有力,舌红稍干,薄黄苔。再按原方一剂,服法同前,一日间泻下燥粪数十枚,后见黄色软便。三诊,疼痛止,胀气消,腹平软。体温37℃,血压18.6/11.3kPa,舌淡红较干,脉柔和结代较频,法当益气复脉养心安神。炙甘草汤加味:炙甘草15,党参15g,麦冬15g,生地50g,阿胶10g(烊化),桂枝10g,酸枣仁20g,柏子仁15g,生姜3片,大枣15枚(掰开),3剂,二煎,早晚服。此方为基础方,迭进50余剂,诸证痊愈,至今1年余随访健康如初。


以下为大柴胡汤治急性胰腺炎


大柴胡汤治急性胰腺炎(金广辉医案)

女39岁,1979年2月28日初诊。5天前因生气,饭后即觉上腹部胀满疼痛,放散至左上腹及左肩胛处,腹痛如刀绞、拒按,伴恶心呕吐,进食后呕吐加重,初吐为胃内容物及黏液,继之吐苦水,无呕血,自觉发冷发热,但未测体温,伴气短、烦躁,尿短赤,大便秘结、四天未行,曾用阿托品、青霉素治疗未效,求治于金老。症见急性病容,恶心呕吐,腹痛,坐卧不安,上腹部特别是左上腹部按之痛剧,触诊肌紧张,压痛,反跳痛明显,听诊肠鸣音减弱,耳穴探查:左耳区压绿豆后即感疼痛减轻(治疗时配合此法),发热,体温38℃,舌干红,舌根及舌中部苔黄燥,脉弦数。白细胞12x10%L,中性86%,淋巴14%。尿淀粉酶164U,尿常规正常。中医诊断:腹痛(肝胆气郁化火)。西医诊断:急性胰腺炎。治则:清肝泻火,通里攻下。处方:柴胡15g,黄芩15g,半夏10g,生白芍10g,广木香10g,生大黄10g(后下),甘遂面3g分冲),2剂,水煎,日3服。

服第1剂后半小时即腹泻便通,腹部压痛减轻,当晚安然入睡。服完两剂,发热、呕吐明显好转,但仍感上腹胀满隐痛,舌微红不干,苔薄白,脉弦。前方去甘遂,加厚朴15g,枳壳10g。

2剂后诸症大减,仅上腹微痛,纳呆,全身无力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缓无力。尿淀粉酶16U,仍有脾运失调、邪气未尽之候。处方:柴胡15g,黄芩15g,广木香10g,半夏10g,生白芍10g,厚朴15g,枳壳10g,党参15g,砂仁4g,麦芽、山楂、神曲各10g。5剂而愈。《经方临证实验录》

论:生气导致胆胃不和,气逆不降。胆不降则弦数,胃不降则胀满,大柴胡汤,双解经腑,泻胃而疏木。胰腺正好位于人的上腹部,也就是心下这个位置。胀满疼痛而拒按,这就是大实痛,大柴胡下胃之满,疏降少阳之胆木。没有外感的发冷发热,是少阳经气不降之候。


刘渡舟治急性胰腺炎医案

女,54岁。该患者于3天前晚饭后,左上腹部隐痛,逐渐加重,至晚10点钟左右疼痛不能控制,遂去中日友好医院急诊。经查血常规:白细胞20.6× 109/L,中性粒细胞81%,尿淀粉酶256U/L,诊断为“急性胰腺炎”。经西药治疗,痛势虽有所缓解但终未停止,于1987年10月7日上午来我堂就诊。自述左胁疼痛引及后背,身乍冷乍热,大便3日未行,且时时欲呕,口渴心烦,舌红,苔白厚,脉弦数。刘老谓:左胁疼痛,乃少阳之位,乍冷乍热而欲呕,乃少阳之证;口渴心烦不大便者,为阳明之证,故辨其为少阳阳明合病。处方:柴胡12g,黄芩10g,半夏12g,生姜10g,大黄6g,枳实10g,白芍10g,大枣7枚。3剂,水煎服。

二诊:上药进1剂,大便已通,且泻下黄黏液甚多,3剂尽,腹痛顿消,但仍时有口渴心烦之症,于上方大黄减至4g.3剂。

三诊:服上药后,口渴心烦除,惟纳呆食少,刘老又处小柴胡汤加减,以善后。

原按;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、甘草,加大黄、枳实、芍药而成。既可疏利肝胆之气滞,又可荡涤肠胃之实热,既治气分,又活血分。故临床用治多种急腹症,功效卓著。摘自:陈宝明,刘渡舟教授临证粹要[J].山西中医,1989/s(6):15-17.2341

论:晚饭后腹隐痛,后加疼痛不能失控,此是胃虚而壅满,胆胃不降,则腹中实痛。没有外感,但有少阳经气上逆,也会有寒热往来,本条乍冷乍热即是。少阳经位于二阳三阴之间,病则经气不降,故寒热往来,阳之初始,故见虚冷,至阳明为盛,故见热盛,所以乍冷乍热。上焦不通则苔白厚,胆胃不降则脉弦数。大柴胡,泻阳明疏少阳,降逆而解郁也。


张琪急性胰腺炎医案

男,42岁,某公司负责人,2004年8月19日初诊。患者素有嗜酒史,1个月前突然上腹剧痛,夜间睡眠中痛醒,人某医院检查,经B超、CT确诊急性胰腺炎,给予抗生素及阿托品、止痛药,经1周治疗痛稍缓解,但仍时有上腹部剧痛,经家属要求为之会诊。病患体消瘦,上腹痛,两胁彻后背,恶心,干呕,不欲食,体温38.5℃,大便秘,舌苔白燥,脉象弦数。经抗生素1周治疗,效不明显,病者要求中药治疗。据上述证脉分析,主证是大便秘,发热,舌苔燥,脉弦数,辨证为肝热气郁,胃腑实热内结。宜大柴胡汤疏利肝胆,泻热和胃之法治疗。药用:柴胡25g黄芩15g大黄10g 枳实15g半夏15g 赤芍药15g牡丹皮15g 桃仁15g金银花30g 连翘20g甘草15g 生姜15g大枣3枚

服药3剂,病人家属来询问,谓现大便已泻,所泻之便污秽稠黏,上腹痛大轻,体温36.4℃,病人现思食物,可否继服此方。嘱继服3剂观察,大便所下稠黏污秽乃热邪下行之兆,但未转溏,邪热仍未净,故宜继续下之。再服药3剂后,病人在家属陪同下,自行来门诊,谓大便不仅未再下泻,日仅一行,转为正常便,上腹胁肋后背痛均除,能进饮食,舌苔转润,脉弦滑。原方去大黄,恐苦寒伤胃,加陈皮10g,砂仁10g,继续调理而愈。此病人经7天静脉点滴极贵之抗生素,住院10余天花费数千元,未效,仅服中药数剂而愈,可见中药不仅疗效卓越,而且有俭廉之特点。《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》

论:胃为阳腑,壅满亢实,则瘀热淫蒸,浊气薰冲,即为所谓的炎症。胃腑壅满,竭其甲木,经气上逆,则两胁痛,恶心不食。大柴胡汤,不是疏利肝胆,而是疏利胆胃,泻胃利胆。

胃肠为腑,虚则壅满亢实(内伤实痛),实则燥盛秘结(外感腑实)。必胆胃不降,经气上逆,而胆胃不和。大柴胡,是泻胃而降胆。


大柴胡汤治急性胰腺炎

女30岁。患者阵发性疼痛3天,发热,恶心,呕吐,吐出物为绿色酸水,诊断为急性胰腺炎。于1971年6月16日入院,检查:表情痛苦,神志清楚,心肺正常,腹部平软,左上腹部及剑突下有明显压痛,拒按,肝脾未扪及。白细胞总数15,600/立方毫米,中性92%,淋巴8%,尿淀粉酶1,024单位。证治:左上腹阵发性剧痛,拒按,发热,口渴,大便二日未解,尿黄,舌苔薄黄,脉弦细数。证属中焦蕴热,肝郁气滞。治宜舒肝理气,佐以清热解毒,通里攻下。方用大柴胡汤加减:柴胡、大黄、积实、川楝、郁金、木香、玄胡、玄明粉各9克,白芍15克黄连4.5克,连进四剂,腹痛显著减轻,体温恢复正常。用原方去玄明粉、川棟,再进三剂,腹痛压痛消失,复查血象及淀粉酶,均已正常,住院十天,痊愈出院。(录自《湖南医学杂志,1974.5)《经方应用》

论:此是西医的诊断为急性胰腺炎。中医可以参考此结果。左上腹是胃的位置,剑突下正好是胰腺的位置,阵发性剧痛,拒按。发热口渴,大便二日未解,是胃腑热燥,脉弦细数,是胆木之逆,此也是经腑合病,大柴胡汤,双解经腑。


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

【组成】柴胡、黄芩、胡连、杭芍、木香、元胡、大黄(后下)、芒硝(冲服)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一剂

【加减】疼痛重者,可酌加行气活血药,热重者可酌加清热解毒药,有蛔虫者可加使君子,苦楝根皮,槟榔,伴有出血坏死者方可加进大陷胸汤(甘遂末,大黄后下、芒硝冲服)

【辨证】肝郁气滞,脾胃蕴热

【治法】舒肝理气,清热燥湿,通里攻下

【临床】自1961年以“清胰汤”加减方在临床应用治疗各类急性胰腺炎,共为1100余例,统计分析达到临床治愈72%,基本治愈为21.5%,手术治疗及中转手术治疗为2.3%,其余为门诊病例。

药方因人而异,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,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。

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
随机文章